——练江通讯组丁酉采风感记
4月18日,练江通讯组采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——歙县雄村。今天我们能够坐车来此采风,真的还要感谢1965年上海同济大学、复旦大学出资开通简易公路,虽然只有短短七公里,尽管那时只因筹办上海青年耕读学校于此而为,如今早已是沥青路面。
四季全凭花事告,人家都在画中居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佳江山代有才人出,明清两代进士九人,有“一门三进士”、“同朝三学政”、“父子两尚书”等佳话,末代翰林许承尧盛赞“吾乡昔宦达,首数雄村曹”。建国后,有化学史专家曹元宇,乔梓才子曹靖陶、曹度,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曹益丞等。名人辈出,曹祥、曹城、曹孚、曹士鹤、曹元瑞、曹学诗、曹益丞等11人入县志。
曹氏家族至今犹传上蔡家风,有宗祠楹联“历唐宋元明累代,绍西汉箕裘,自昔先贤咸仰平阳相业;合颜曾闵冉两楹,配东山俎豆,至今后嗣犹传上蔡家风”为证。上蔡家风传承的重要基地为竹山书院,该书院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园林式古建筑群,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上蔡家风传承的优秀人物有曹祥、曹文埴等人。明代湖南宝庆百姓传颂“除吾之害,足吾之食。伊谁之为,曹侯之力”,贵州百姓美称荞麦为“曹麦”,这里的曹指的就是雄村人曹祥。清代传胪曹文埴学鸟巢反哺,创办曹府家班——华廉科班以娱母。
曹氏后裔分迁青浦朱家阁、朱家坞、松江周浦镇、苏州、扬州、泰州安丰场、盐城、海州板浦、鄱阳太阳埠、祥符县朱仙镇、北京等地,上蔡家风亦随之相传。“枝分叶布,所在为雄”,雄村曹氏何以称雄天下?唯以遗训“竹解心虚,学然后知不足;山由篑进,为则必要其成”为家风,世世代代相传不衰,子子孙孙牢记不忘,好家风世济其族美德。(方有正)